扫描打开手机站
m.henansdzk.com
随时逛,更方便
当前位置:首页 > 热点资讯

特朗普近期频繁敦促美联储降息 背后有哪些小算盘?

来源:站长时间:2025-04-19 14:19

特朗普近期一边挥舞关税大棒,无差别攻击其它国家,另外一方面却一改之前阶段性称赞美联储暂缓降息的政策选择,开始频繁敦促美联储降息,这背后有哪些意图?
 
一、政策组合的动机:短期政治利益与长期战略博弈
 
关税政策的双重困境
 
特朗普推动对进口汽车、关键零部件等加征25%关税,声称要“保护制造业”,但实际导致企业成本上升、消费者负担加重。例如,美国进口汽车关税提升后,部分车型成本或上涨12,200美元,直接推高通胀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指出,关税是当前通胀压力的重要推手。然而,特朗普仍坚持这一政策,既是为了迎合国内民粹主义,也是试图通过贸易战重塑产业链。
 
降息诉求的政治化
 
特朗普频繁施压美联储降息,表面理由是“对冲关税负面影响、刺激经济”,实则为转移政策失败的责任。例如,他声称降息能使关税措施与货币政策“齐头并进”,但美联储数据显示,当前核心通胀仍高于2%目标,贸然降息可能加剧通胀失控风险。此举本质是将经济衰退的潜在责任预先归咎于美联储的“不作为”。
 
二、替罪羊策略的运作逻辑
 
制造政策对立面
 
通过公开抨击美联储独立性,特朗普塑造了一个“阻碍经济复苏”的央行形象。例如,他指责鲍威尔“未能阻止通胀问题”,并暗示若经济衰退发生,责任在于美联储未及时降息。这种叙事将公众注意力从关税的副作用转移至货币政策争议。
 
利用经济数据选择性解读
 
尽管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、经济增长预期被下调至1.7%,特朗普仍通过“赢学”宣传经济成就,同时将负面数据归因于美联储的“过度谨慎”。例如,他宣称关税是“排毒阶段”,而经济阵痛是“必要代价”,试图将衰退风险合理化。
 
三、潜在经济后果与风险
 
滞胀风险加剧
 
关税推高进口商品价格,叠加降息可能释放流动性过剩,形成“成本推动型通胀”与“需求拉动型通胀”的叠加效应。牛津大学学者戈尔丁警告,高关税可能导致美国陷入“真实衰退”,而美联储若屈从政治压力降息,可能重演1970年代滞胀危机。
 
全球供应链与金融市场动荡
 
美国加征关税已引发欧盟、加拿大等贸易伙伴反制,全球供应链重构加速。若美联储被迫降息,美元贬值可能进一步冲击新兴市场汇率,加剧资本外流。例如,中美利差变化或影响人民币资产吸引力,但同时也可能推高中国出口竞争力。
 
四、博弈背后的深层矛盾
 
特朗普的政策组合暴露了美国经济结构性矛盾:既要通过贸易保护维持霸权,又需依赖全球化的低成本维持增长。其“把美联储当替罪羊”策略短期内可能转移国内矛盾,但长期将削弱美联储独立性,加剧政策不确定性。
 
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戈尔丁指出,这种“霸凌式”政策终将反噬美国自身。未来,若经济衰退成为现实,特朗普与美联储的博弈或将演变为一场关于“谁该为美国衰落负责”的政治混战。

最新热点

深度原创

人工智能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