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描打开手机站
m.henansdzk.com
随时逛,更方便
当前位置:首页 > 热点资讯

破防!业主119万房子4年后只值40万 放价打四折 从1.2万降到4338元!

来源:站长时间:2025-04-21 15:14

近日,江西一楼盘开盘近4年,放价打四折,从1.2万降到4338元。老业主:119万买的房子现在只值40万。售楼部:最后100套,降价清盘。据悉,该楼盘于2021年9月开盘,位于红谷滩九龙湖新城。4月17日,业主王女士称,他们家2022年购置了该小区的三室两厅,共119万,没想到最近只值40万了。“剩下的房贷还有70万,就算现在能卖出去我还得再另外花30万。”该小区售楼部一工作人员称,该楼盘为国企开发,最后100套房降价清盘,要开发下一个项目了,目前卖得很快,“老业主闹的话,那不是证明新买的捡到漏了嘛。”对此,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健认为,开发商为回笼资金,促进消费而以团购名义大幅降价销售,符合市场中的常见策略,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商业行为。据安居客统计数据显示,2025年4月,南昌新建区新房均价为9618元每平方米,同比上涨5.21%。然而,该楼盘的现价仅为区域均价的45%,如此大幅度的降价实属罕见。售楼部解释称,降价仅针对尾盘房源,目的是“加速回款、优化资产结构”。
 
江铃时代城位于南昌红谷滩九龙湖新城,2021年9月开盘时均价1.2万元/平方米,王女士购置的100平方米三居室总价119万元。然而,2025年该楼盘参考均价已跌至4388元/平方米,跌幅达63%。这一跌幅远超市场平均水平,其背后既有全国楼市下行的宏观因素,也有区域市场供需失衡的微观原因。
 
2024年以来,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收紧,从限购到限贷,再到试点房地产税,购房需求被大幅抑制。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.3%,库存去化周期延长至22个月。房企为回笼资金,纷纷采取“以价换量”策略,部分项目降价幅度超过30%。江铃时代城的“清仓价”甚至低于2012年首开时的4800元/平方米,直接击穿了业主的心理防线。
 
南昌作为二线城市,近年来人口流入速度放缓,住房需求减弱。2024年,南昌新增未售住宅规模达400亿元,部分区域去化周期超过30个月。与此同时,保障房的大量入市进一步分流了商品房需求。2024年高层提出未来5年要提供600万套保障房,南昌作为试点城市之一,保障房入市步伐加快,导致商品房价格承压。
 
江铃时代城售楼部工作人员回应称,该楼盘为国企开发,目前剩余100套房源正在清仓出售,属于“正常商业行为”。然而,这一解释未能平息业主愤怒。业内人士分析,开发商可能面临资金链压力,通过降价清盘回笼资金,以支持新项目开发。这种“割肉求生”的策略,虽然符合市场规律,但可能引发老业主集体维权,甚至影响金融稳定。
 
法律争议:开发商降价是否构成违约?江铃时代城房价暴跌事件中,老业主认为开发商“背刺”老业主,要求赔偿损失。然而,从法律角度看,开发商降价并不构成违约。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:“商品房买卖合同中,价格条款通常由双方协商确定,开发商有权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售价。除非合同中有‘保价条款’,否则业主无权要求赔偿。”
 
在购房合同中,价格条款是双方协商的结果,具有法律效力。开发商降价行为属于市场行为,除非合同明确约定“降价赔偿”条款,否则业主无法主张权利。这一法律解释虽然符合契约精神,但忽视了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和经济损失。
 
有业主质疑:“房价上涨时政府会出手干预,为何下跌时不见政策出手?”这一质疑反映了公众对政策公平性的期待。然而,从法律角度看,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遵循“市场化、法治化”原则。过度干预房价可能扭曲市场信号,影响资源配置效率。
 
面对开发商降价,部分业主考虑通过集体诉讼维权。然而,这类诉讼面临诸多困难:一是举证难,业主需证明开发商存在欺诈、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;二是成本高,诉讼费用、律师费用等可能超过赔偿金额;三是周期长,诉讼过程可能持续数年,业主难以承受时间成本。
 
江铃时代城房价暴跌事件,暴露出购房者深层次的心理焦虑。王女士算了一笔账:首付36万元、3年月供12万元、利息损失8万元,加上房产贬值79万元,总损失高达135万元。“这相当于我们全家4年的收入,现在房子成了负资产,生活压力巨大。”她无奈地说。对于普通家庭而言,房产是最大宗的资产。房价暴跌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,更带来心理上的挫败感。一些业主因资产缩水影响子女教育规划,甚至患上抑郁症。这种焦虑情绪在社交媒体上蔓延,形成“房价焦虑症”的社会现象。
 
2024年以来,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楼市政策,包括降低首付比例、下调房贷利率、放宽限购条件等。然而,这些政策并未能扭转市场预期。购房者担心房价继续下跌,陷入“买涨不买跌”的观望情绪。江铃时代城事件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预期,导致更多购房者选择持币观望。
 
房价暴跌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社会公平的质疑。一些业主认为,开发商降价清盘是“割韭菜”行为,损害了老业主的利益。而新业主则认为,房价下跌是市场行为,他们以更低的价格购房是合理选择。这种利益冲突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矛盾,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来平衡各方权益。
 
如何避免楼市大起大落?江铃时代城事件暴露出当前楼市调控政策的不足。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“稳楼市”,但房价暴跌事件仍时有发生。这表明,现有政策在应对市场风险方面存在短板,需要进一步完善。
 
房价暴跌往往源于市场供需失衡和资金链断裂。政府应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机制,通过大数据监测、风险评估等手段,及时发现市场异常波动,并采取针对性措施。例如,当库存去化周期超过警戒线时,可限制土地供应、调整预售条件等。
 
预售资金是房企的重要资金来源,也是保障购房者权益的关键。近年来,部分房企挪用预售资金导致项目烂尾,引发社会矛盾。政府应加强对预售资金的监管,确保资金专款专用,防止房企“高杠杆-高周转”模式引发系统性风险。
 
房价暴跌事件表明,过度依赖商品房市场存在风险。政府应加快推进租购并举制度,通过发展长租房市场、建设保障性住房等手段,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。例如,可试点“租售同权”政策,让租房者享受与购房者同等的公共服务。
 
对于因房价暴跌受损的购房者,政府应完善法律救济机制。例如,可设立房价稳定基金,对符合条件的购房者给予适当补偿;或建立第三方调解机构,通过协商、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。
 
江铃时代城事件也暴露出房地产行业的深层次矛盾。长期以来,房企依赖“高杠杆-高周转”模式实现规模扩张,忽视了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。这种发展模式在市场下行时暴露出脆弱性,导致房价暴跌、项目烂尾等问题频发。房地产行业需回归居住属性,而非投资工具。房企应转变发展理念,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品质提升”,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赢得市场。例如,可推出“满装交付”“智慧社区”等高品质产品,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 
面对市场下行压力,房企需加快转型步伐。一方面,可拓展多元化业务,如养老地产、文旅地产等;另一方面,可加强与科技、金融等行业的融合,提升核心竞争力。例如,可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智能家居系统,或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“以房养老”等创新产品。
 
房企应加强行业自律,避免恶性竞争。行业协会可制定行业规范,引导房企合理定价、诚信经营。同时,应加强对房企的信用评级和监管,对违规行为进行惩戒。
 
尽管政策暖风频吹,但楼市复苏仍面临多重挑战。2025年3月,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70个大中城市中,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虽收窄,但二手住宅价格仍下降4.1%。这表明,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。对于购房者而言,需理性看待楼市变化。若为自住需求,可关注政策窗口期;若为投资,需警惕资产贬值风险。对于开发商,需加速转型,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品质提升”,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赢得市场。江铃时代城的案例,是楼市周期性调整的典型样本。它警示我们:房地产并非只涨不跌的“神话”,投资需谨慎评估风险。期待楼市早日走出寒冬,让每个家庭都能住有所居、心有所安。

最新热点

深度原创

人工智能推荐